-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10/30]
-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10/30]
-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10/30]
-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版面[10/30]
-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10/30]
-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10/30]
中城新产业:以高端产业运营,服务生物医学工(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此次大会上,上海理工大学与中城生物医学工程comp@ss联合9个国家20家医疗器械领域的教育和研发机构、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倡议成立“一带一路”医
在此次大会上,上海理工大学与中城生物医学工程comp@ss联合9个国家20家医疗器械领域的教育和研发机构、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倡议成立“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联盟,进一步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国际交流服务。

“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联盟成立大会
“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联盟正式成立、启动运行
2020年12月8日,在倡议发起的一年后,以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医疗器械的国际创新平台为目标,“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联盟正式成立。为了提高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达成国际合作,联盟不断地扩充国际资源,为联盟成员服务。经过一年的筹备,联盟成员单位从大会最初9个国家的20家倡议发起机构扩展至55家机构,成员单位来自新加坡、以色列、瑞典、加拿大、意大利、美国等18个国家,包括大学、行业协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销商、科技园区、第三方医疗类服务机构等。截至2021年8月,联盟成员机构已增至88家。中城生物医学工程comp@ss作为联盟秘书处,致力于为联盟成员机构链接资源、拓展渠道,发挥联盟“创新共同体”的意义与价值。
受疫情的影响,联盟的活动更多转为线上化,其中2021年4月举办的一场“欧洲高端医疗器械项目路演”活动中吸引了超过600人.在线上观看,投资人与项目方从产品技术、市场需求、融资规划、项目前景等各个角度进行沟通,线上活动可以帮助项目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及流量,更好地进行项目对接。活动中对接上的资源,活动后线下由团队提供点对点的专项服务。线下的活动服务国内的企业,为国内企业如何“走出去”链接更多的资源。2021年5月联盟举办了“肿瘤早筛企业如何出海”的专题沙龙,参与企业表示,这种更有针对性,更细分领域的闭门深入探讨对企业来说更加具吸引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打造专业培训中心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的关键,人才培养也是行业痛点之一。除了举办国际交流活动和服务,中城生物医学工程comp@ss还打造了comp@ss学院,为行业人才的培养和知识更新提供线上线下常态化服务。comp@ss学院与四个国内国际机构合作为医护一线工作者、企业事业单位医械从业人员提供培训。
依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开展的医疗器械培训是最受欢迎的。“培训内容涵盖公共卫生安全科技、生物医学前沿科技、医疗器械安全使用、医疗器械科学管理以及医疗器械创新设计五大板块。”田瑞雪说。
依托国家药监局高研究院和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开展政策法规培训,医疗器械用于人体,行业监管非常严格,监管政策随着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更新迭代,相关从业人员对政策法规等知识体系需要不断更新。
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开展技术前沿培训,这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培训基地。中城生物医学工程comp@ss作为基地秘书处单位和上理工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紧密合作,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共同策划组织不同主题的课程体系。通过comp@ss学院,一线医护工作者除了可以获得最新的信息与知识,也可以获取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支持一线医护工作者的职称评定。
除了与国内机构合作展开培训,comp@ss学院也与国外知名院校进行合作,中城生物医学工程comp@ss与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在国内开设医疗器械创新全流程培训。明尼苏达大学医疗器械创新全流程培训是明尼苏达大学独创的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培训,《医疗器械创新手册》是美国医疗器械创新领域的第一本教科书,向读者介绍了医疗器械创新最终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全部要素。2019年由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程云章院长与田瑞雪共同翻译出版《医疗器械创新手册》,作为国内该培训的教科书。田瑞雪说:“我们的培训是从医生的临床需求、从创新机会的发现出发,到样机开发再到台架试验、动物试验以及临床试验,从市场调研到筹集资金再到产品推介,从上市前审批申报到如何纳入医保系统再到上市后监管,从创意笔记到知识产权战略再到商业计划书。这种全流程,多方位,综合系统的培训正是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人员所急需的。”

《医疗器械创新手册》
文章来源:《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网址: http://www.swyxgcylc.cn/zonghexinwen/2021/1210/508.html